2022学术年会-演讲嘉宾
教学方面,邱教授在MF、MBA、EMBA、DBA等项目开课并多次获教学卓越奖,并开发多个哈佛教学案例。
研究方面,邱教授著有《可持续金融》、《新世纪的ESG金融》、《公司治理》、《公司理财的十二堂课》、《商业伦理》等书,并在 Management Review、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她是中华企业伦理协进会的创始理事、Sustainable Finance Forum的联合创始人,以及中国ESG30论坛的成员,也是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中证指数等机构的绿色金融暨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员。
教学方面,邱教授在MF、MBA、EMBA、DBA等项目开课并多次获教学卓越奖,并开发多个哈佛教学案例。
研究方面,邱教授著有《可持续金融》、《新世纪的ESG金融》、《公司治理》、《公司理财的十二堂课》、《商业伦理》等书,并在 Management Review、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她是中华企业伦理协进会的创始理事、Sustainable Finance Forum的联合创始人,以及中国ESG30论坛的成员,也是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中证指数等机构的绿色金融暨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员。
长期从事光电信息采集、传输、检测和成像相关的器件和系统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和省部计划项目。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2015)、浙江省技术发明二等奖(2015、2012)、中国专利优秀奖(2013)、中国侨界(创新团队)贡献奖(2012)。发表期刊学术论文100+,出版著作6部(其中2部英文专著)。授权发明专利100+,其中15+中国发明专利直接转让或者签订实施许可合同在企业进行产业化。获得国家发明创业人物奖(2014)、浙江省五一巾帼标兵(2013)、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008)等个人荣誉。
长期从事光电信息采集、传输、检测和成像相关的器件和系统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和省部计划项目。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2015)、浙江省技术发明二等奖(2015、2012)、中国专利优秀奖(2013)、中国侨界(创新团队)贡献奖(2012)。发表期刊学术论文100+,出版著作6部(其中2部英文专著)。授权发明专利100+,其中15+中国发明专利直接转让或者签订实施许可合同在企业进行产业化。获得国家发明创业人物奖(2014)、浙江省五一巾帼标兵(2013)、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008)等个人荣誉。
2008年博士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师从著名统计学家、COPSS奖获得者蔡天文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范围多重假设检验,选择性推断,经验贝叶斯方法,迁移学习,机器学习的公平性,统计决策理论。
回国前任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马绍尔商学院终身正教授,数据科学与运筹学系博士培养项目主任(主管统计,运筹和信息系统三个学科),马绍尔商学院全日制工商管理项目教学主要负责人。曾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杰出青年教授奖(CAREER AWARD),南加大马绍尔商学院杰出研究奖。2018年在英国皇家统计学会期刊发表讨论文章(Discussion Paper)并受邀到英国皇家统计学会做报告。担任JRSS-B(英国皇家统计会刊)以及Journal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多元统计分析)的副主编。四次作为主要负责人获得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基金。
2008年博士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师从著名统计学家、COPSS奖获得者蔡天文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范围多重假设检验,选择性推断,经验贝叶斯方法,迁移学习,机器学习的公平性,统计决策理论。
回国前任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马绍尔商学院终身正教授,数据科学与运筹学系博士培养项目主任(主管统计,运筹和信息系统三个学科),马绍尔商学院全日制工商管理项目教学主要负责人。曾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杰出青年教授奖(CAREER AWARD),南加大马绍尔商学院杰出研究奖。2018年在英国皇家统计学会期刊发表讨论文章(Discussion Paper)并受邀到英国皇家统计学会做报告。担任JRSS-B(英国皇家统计会刊)以及Journal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多元统计分析)的副主编。四次作为主要负责人获得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基金。
James Whelan目前已获得超过1亿澳元的竞争性研究资助,发表270余篇期刊文章(h指数95)。两次被评为汤森路透高被引学者(2016,2022)、美国植物生物学家协会全球年度引用前50位(2009、2015)。2022年入选浙江省鲲鹏计划,并荣获长江讲席教授称号。
James Whelan目前已获得超过1亿澳元的竞争性研究资助,发表270余篇期刊文章(h指数95)。两次被评为汤森路透高被引学者(2016,2022)、美国植物生物学家协会全球年度引用前50位(2009、2015)。2022年入选浙江省鲲鹏计划,并荣获长江讲席教授称号。
中心体缺陷常见于人类癌症,在小鼠动物模型中,中心体功能障碍可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但中心体缺陷导致肿瘤细胞周期失调的分子机制还尚未阐明。本实验室主要采用CRISPR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来构建相关突变体和带有内源性荧光报告基因的细胞系,并使用活细胞成像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如机器学习和定量图像分析),以定量和定性的方式研究细胞状态的变化。同时我们结合遗传学和生物化学方法,以揭示在癌症细胞中失控的信号网络
中心体缺陷常见于人类癌症,在小鼠动物模型中,中心体功能障碍可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但中心体缺陷导致肿瘤细胞周期失调的分子机制还尚未阐明。本实验室主要采用CRISPR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来构建相关突变体和带有内源性荧光报告基因的细胞系,并使用活细胞成像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如机器学习和定量图像分析),以定量和定性的方式研究细胞状态的变化。同时我们结合遗传学和生物化学方法,以揭示在癌症细胞中失控的信号网络
主要从事公路规划、政策研究、公路枢纽规划、交通经济与管理、公路工程项目后评估以及可持续发展交通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参加和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及其他科研项目50余项,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完成的中国未来可持续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项目获2006年11月增培炎副总理颁发的中国环境与发展领域杰出贡献奖。指导博、硕士研究生150余名,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著作6部。
主要从事公路规划、政策研究、公路枢纽规划、交通经济与管理、公路工程项目后评估以及可持续发展交通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参加和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及其他科研项目50余项,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完成的中国未来可持续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项目获2006年11月增培炎副总理颁发的中国环境与发展领域杰出贡献奖。指导博、硕士研究生150余名,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著作6部。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和浙江省自然基金各2项,浙江省卫生厅重点项目1项,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教改项目1项,浙江大学MOOC项目骨科学2项。作为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50篇。在国际上较早提出了股骨上段重建骨盆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文章发表于骨科TOP期刊CORR上;在国际上首先提出表观遗传调控CXCL12在介导骨肉瘤肺转移及其免疫微环境中的作用与机制,文章发表于Cancer Research上。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和浙江省自然基金各2项,浙江省卫生厅重点项目1项,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教改项目1项,浙江大学MOOC项目骨科学2项。作为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50篇。在国际上较早提出了股骨上段重建骨盆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文章发表于骨科TOP期刊CORR上;在国际上首先提出表观遗传调控CXCL12在介导骨肉瘤肺转移及其免疫微环境中的作用与机制,文章发表于Cancer Research上。
His early research explored the transcriptional control of normal blood stem cells and more recently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such stem cells are subverted to cause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using the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as a tractable model. In work which spans basic, translational and clinical research he identified key causal mutations, described their biological consequences, led practice-changing clinical studies and discovered basic mechanisms of broad relevance for both cancer biology and cytokine signalling.
Tony has held multiple academic, clinical and educational leadership roles, both nation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has been appointed to visiting professorships at several universities, was elected Fellow of th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2001) and 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Haematology Association (2015-2017). Recent awards include the Jean Bernard Award by the European Haematology Association (2020) and the Donald Metcalf award by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2021).
His early research explored the transcriptional control of normal blood stem cells and more recently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such stem cells are subverted to cause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using the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as a tractable model. In work which spans basic, translational and clinical research he identified key causal mutations, described their biological consequences, led practice-changing clinical studies and discovered basic mechanisms of broad relevance for both cancer biology and cytokine signalling.
Tony has held multiple academic, clinical and educational leadership roles, both nation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has been appointed to visiting professorships at several universities, was elected Fellow of th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2001) and 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Haematology Association (2015-2017). Recent awards include the Jean Bernard Award by the European Haematology Association (2020) and the Donald Metcalf award by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2021).
吕红斌教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其他国际、国家、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各类科研经费资助近1500余万元。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国内外同行高度认可, 以第一完成人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各1项。2005年竞争性获得了国际上极具影响力的骨肌肉关节研究基金AO Research Fund 的资助,这是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次以主申请人身份成功获得该基金的资助。2010年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的第56届骨科研究年会上(Orthopaedic Research Society年会是本专业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之一)获得New Investigator Recognition Award(新研究者识别奖)。2012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第58届骨科研究年会(ORS)任“Tendon and Ligament:Biology& Development”分会场主席。2017年在美国圣地亚哥ORS年会上荣膺“2016 Excellence in Basic Science Award”(骨科最佳基础研究大奖)。年均在国外举行的国际专业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3次以上。迄今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0余篇,主编专著2本,参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各1本。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培养及联合培养博士生20位,硕士生50余位
吕红斌教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其他国际、国家、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各类科研经费资助近1500余万元。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国内外同行高度认可, 以第一完成人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各1项。2005年竞争性获得了国际上极具影响力的骨肌肉关节研究基金AO Research Fund 的资助,这是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次以主申请人身份成功获得该基金的资助。2010年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的第56届骨科研究年会上(Orthopaedic Research Society年会是本专业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之一)获得New Investigator Recognition Award(新研究者识别奖)。2012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第58届骨科研究年会(ORS)任“Tendon and Ligament:Biology& Development”分会场主席。2017年在美国圣地亚哥ORS年会上荣膺“2016 Excellence in Basic Science Award”(骨科最佳基础研究大奖)。年均在国外举行的国际专业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3次以上。迄今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0余篇,主编专著2本,参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各1本。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培养及联合培养博士生20位,硕士生50余位
科研业绩:根据骨性关节炎遗传学特质和软骨损伤修复的基础应用研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创新,迄今共发表英文论文110篇,包括 ACS Nano、Angew Chem Int Ed Engl、Science Advances、Nano research、Nat Med、Nat Genet等。发表SCI论文共被引用1890次,每年平均被引135.0次,H指数23。主持NSFC优秀青年项目1项,专项项目1项,面青项目3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获得 2014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15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基础研究奖一等奖;2018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科研业绩:根据骨性关节炎遗传学特质和软骨损伤修复的基础应用研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创新,迄今共发表英文论文110篇,包括 ACS Nano、Angew Chem Int Ed Engl、Science Advances、Nano research、Nat Med、Nat Genet等。发表SCI论文共被引用1890次,每年平均被引135.0次,H指数23。主持NSFC优秀青年项目1项,专项项目1项,面青项目3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获得 2014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15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基础研究奖一等奖;2018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主论坛
徐宗本 院士
数学家、信号与信息处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机器学习、数据建模基础理论研究。长期从事Banach空间几何理论与智能信息处理的数学基础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提出了稀疏信息处理的L(1/2)正则化理论,为稀疏微波成像提供了重要基础。发现并证明机器学习的“徐-罗奇”定理,解决了神经网络与模拟演化计算中的一些困难问题,为非欧氏框架下机器学习与非线性分析提供了普遍的数量推演准则;提出了基于视觉认知的数据建模新原理与新方法,形成了聚类分析、判别分析、隐变量分析等系列数据挖掘核心算法,并广泛应用于科学与工程领域。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最高科技奖; 国际IAITQM 理查德.普莱斯(Richard Price)数据科学奖; 中国陈嘉庚科学奖、华罗庚数学奖、苏步青应用数学奖;曾在2010年世界数学家大会上作45分钟特邀报告。
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现任人工智能与数字經济广东省实验室(琶洲实验室)主任、陕西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主任、大数据算法与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是国家大数据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
徐浩新 院长
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基础医学院院长,良渚实验室教授、美国密歇根大学生物学系客座教授
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化学专业,长期从事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曾获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PECASE),斯隆研究奖,密歇根大学杰出教授奖等奖项。
徐教授是溶酶体的离子通道和疾病研究的世界领军人物,是溶酶体电生理记录的开创者。共鉴定12种未知离子通道蛋白,包括8个溶酶体离子通道蛋白。创立和主持了第一届高登会议(GRC)细胞器离子通道和转运蛋白之分会议。
发表论文80多篇、H index 54,《自然》及子刊14篇、《科学》及子刊2篇、《细胞》及子刊8 篇、《美国科学院院志》9篇。生物和生化方向高被引(1%)学者。
杭州曜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美国波士顿 Lysoway Therapeutics 公司联合创始人。
孙文光 教授
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浙江大学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2008年博士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师从著名统计学家、COPSS奖获得者蔡天文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范围多重假设检验,选择性推断,经验贝叶斯方法,迁移学习,机器学习的公平性,统计决策理论。
回国前任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马绍尔商学院终身正教授,数据科学与运筹学系博士培养项目主任(主管统计,运筹和信息系统三个学科),马绍尔商学院全日制工商管理项目教学主要负责人。曾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杰出青年教授奖(CAREER AWARD),南加大马绍尔商学院杰出研究奖。2018年在英国皇家统计学会期刊发表讨论文章(Discussion Paper)并受邀到英国皇家统计学会做报告。担任JRSS-B(英国皇家统计会刊)以及Journal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多元统计分析)的副主编。四次作为主要负责人获得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基金。
ZJU-UoE 联合论坛(生物医学+方向)
James Whelan目前已获得超过1亿澳元的竞争性研究资助,发表270余篇期刊文章(h指数95)。两次被评为汤森路透高被引学者(2016,2022)、美国植物生物学家协会全球年度引用前50位(2009、2015)。2022年入选浙江省鲲鹏计划,并荣获长江讲席教授称号。
James Whelan目前已获得超过1亿澳元的竞争性研究资助,发表270余篇期刊文章(h指数95)。两次被评为汤森路透高被引学者(2016,2022)、美国植物生物学家协会全球年度引用前50位(2009、2015)。2022年入选浙江省鲲鹏计划,并荣获长江讲席教授称号。
中心体缺陷常见于人类癌症,在小鼠动物模型中,中心体功能障碍可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但中心体缺陷导致肿瘤细胞周期失调的分子机制还尚未阐明。本实验室主要采用CRISPR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来构建相关突变体和带有内源性荧光报告基因的细胞系,并使用活细胞成像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如机器学习和定量图像分析),以定量和定性的方式研究细胞状态的变化。同时我们结合遗传学和生物化学方法,以揭示在癌症细胞中失控的信号网络
中心体缺陷常见于人类癌症,在小鼠动物模型中,中心体功能障碍可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但中心体缺陷导致肿瘤细胞周期失调的分子机制还尚未阐明。本实验室主要采用CRISPR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来构建相关突变体和带有内源性荧光报告基因的细胞系,并使用活细胞成像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如机器学习和定量图像分析),以定量和定性的方式研究细胞状态的变化。同时我们结合遗传学和生物化学方法,以揭示在癌症细胞中失控的信号网络
His early research explored the transcriptional control of normal blood stem cells and more recently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such stem cells are subverted to cause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using the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as a tractable model. In work which spans basic, translational and clinical research he identified key causal mutations, described their biological consequences, led practice-changing clinical studies and discovered basic mechanisms of broad relevance for both cancer biology and cytokine signalling.
Tony has held multiple academic, clinical and educational leadership roles, both nation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has been appointed to visiting professorships at several universities, was elected Fellow of th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2001) and 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Haematology Association (2015-2017). Recent awards include the Jean Bernard Award by the European Haematology Association (2020) and the Donald Metcalf award by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2021).
His early research explored the transcriptional control of normal blood stem cells and more recently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such stem cells are subverted to cause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using the 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 as a tractable model. In work which spans basic, translational and clinical research he identified key causal mutations, described their biological consequences, led practice-changing clinical studies and discovered basic mechanisms of broad relevance for both cancer biology and cytokine signalling.
Tony has held multiple academic, clinical and educational leadership roles, both nation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has been appointed to visiting professorships at several universities, was elected Fellow of th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2001) and 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Haematology Association (2015-2017). Recent awards include the Jean Bernard Award by the European Haematology Association (2020) and the Donald Metcalf award by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 (2021).
ZJU-UIUC 联合论坛(工学+方向)
长期从事光电信息采集、传输、检测和成像相关的器件和系统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和省部计划项目。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2015)、浙江省技术发明二等奖(2015、2012)、中国专利优秀奖(2013)、中国侨界(创新团队)贡献奖(2012)。发表期刊学术论文100+,出版著作6部(其中2部英文专著)。授权发明专利100+,其中15+中国发明专利直接转让或者签订实施许可合同在企业进行产业化。获得国家发明创业人物奖(2014)、浙江省五一巾帼标兵(2013)、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008)等个人荣誉。
长期从事光电信息采集、传输、检测和成像相关的器件和系统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和省部计划项目。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2015)、浙江省技术发明二等奖(2015、2012)、中国专利优秀奖(2013)、中国侨界(创新团队)贡献奖(2012)。发表期刊学术论文100+,出版著作6部(其中2部英文专著)。授权发明专利100+,其中15+中国发明专利直接转让或者签订实施许可合同在企业进行产业化。获得国家发明创业人物奖(2014)、浙江省五一巾帼标兵(2013)、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008)等个人荣誉。
ZIBS 学术论坛
教学方面,邱教授在MF、MBA、EMBA、DBA等项目开课并多次获教学卓越奖,并开发多个哈佛教学案例。
研究方面,邱教授著有《可持续金融》、《新世纪的ESG金融》、《公司治理》、《公司理财的十二堂课》、《商业伦理》等书,并在 Management Review、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她是中华企业伦理协进会的创始理事、Sustainable Finance Forum的联合创始人,以及中国ESG30论坛的成员,也是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中证指数等机构的绿色金融暨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员。
教学方面,邱教授在MF、MBA、EMBA、DBA等项目开课并多次获教学卓越奖,并开发多个哈佛教学案例。
研究方面,邱教授著有《可持续金融》、《新世纪的ESG金融》、《公司治理》、《公司理财的十二堂课》、《商业伦理》等书,并在 Management Review、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她是中华企业伦理协进会的创始理事、Sustainable Finance Forum的联合创始人,以及中国ESG30论坛的成员,也是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中证指数等机构的绿色金融暨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成员。
2008年博士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师从著名统计学家、COPSS奖获得者蔡天文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范围多重假设检验,选择性推断,经验贝叶斯方法,迁移学习,机器学习的公平性,统计决策理论。
回国前任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马绍尔商学院终身正教授,数据科学与运筹学系博士培养项目主任(主管统计,运筹和信息系统三个学科),马绍尔商学院全日制工商管理项目教学主要负责人。曾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杰出青年教授奖(CAREER AWARD),南加大马绍尔商学院杰出研究奖。2018年在英国皇家统计学会期刊发表讨论文章(Discussion Paper)并受邀到英国皇家统计学会做报告。担任JRSS-B(英国皇家统计会刊)以及Journal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多元统计分析)的副主编。四次作为主要负责人获得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基金。
2008年博士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师从著名统计学家、COPSS奖获得者蔡天文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范围多重假设检验,选择性推断,经验贝叶斯方法,迁移学习,机器学习的公平性,统计决策理论。
回国前任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马绍尔商学院终身正教授,数据科学与运筹学系博士培养项目主任(主管统计,运筹和信息系统三个学科),马绍尔商学院全日制工商管理项目教学主要负责人。曾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杰出青年教授奖(CAREER AWARD),南加大马绍尔商学院杰出研究奖。2018年在英国皇家统计学会期刊发表讨论文章(Discussion Paper)并受邀到英国皇家统计学会做报告。担任JRSS-B(英国皇家统计会刊)以及Journal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多元统计分析)的副主编。四次作为主要负责人获得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基金。
新型光电与能源器件专场
肌肉骨骼系统专场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和浙江省自然基金各2项,浙江省卫生厅重点项目1项,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教改项目1项,浙江大学MOOC项目骨科学2项。作为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50篇。在国际上较早提出了股骨上段重建骨盆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文章发表于骨科TOP期刊CORR上;在国际上首先提出表观遗传调控CXCL12在介导骨肉瘤肺转移及其免疫微环境中的作用与机制,文章发表于Cancer Research上。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和浙江省自然基金各2项,浙江省卫生厅重点项目1项,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教改项目1项,浙江大学MOOC项目骨科学2项。作为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50篇。在国际上较早提出了股骨上段重建骨盆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文章发表于骨科TOP期刊CORR上;在国际上首先提出表观遗传调控CXCL12在介导骨肉瘤肺转移及其免疫微环境中的作用与机制,文章发表于Cancer Research上。
吕红斌教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其他国际、国家、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各类科研经费资助近1500余万元。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国内外同行高度认可, 以第一完成人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各1项。2005年竞争性获得了国际上极具影响力的骨肌肉关节研究基金AO Research Fund 的资助,这是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次以主申请人身份成功获得该基金的资助。2010年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的第56届骨科研究年会上(Orthopaedic Research Society年会是本专业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之一)获得New Investigator Recognition Award(新研究者识别奖)。2012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第58届骨科研究年会(ORS)任“Tendon and Ligament:Biology& Development”分会场主席。2017年在美国圣地亚哥ORS年会上荣膺“2016 Excellence in Basic Science Award”(骨科最佳基础研究大奖)。年均在国外举行的国际专业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3次以上。迄今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0余篇,主编专著2本,参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各1本。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培养及联合培养博士生20位,硕士生50余位
吕红斌教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其他国际、国家、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各类科研经费资助近1500余万元。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国内外同行高度认可, 以第一完成人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各1项。2005年竞争性获得了国际上极具影响力的骨肌肉关节研究基金AO Research Fund 的资助,这是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次以主申请人身份成功获得该基金的资助。2010年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的第56届骨科研究年会上(Orthopaedic Research Society年会是本专业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之一)获得New Investigator Recognition Award(新研究者识别奖)。2012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第58届骨科研究年会(ORS)任“Tendon and Ligament:Biology& Development”分会场主席。2017年在美国圣地亚哥ORS年会上荣膺“2016 Excellence in Basic Science Award”(骨科最佳基础研究大奖)。年均在国外举行的国际专业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3次以上。迄今发表论文14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0余篇,主编专著2本,参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各1本。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培养及联合培养博士生20位,硕士生50余位
科研业绩:根据骨性关节炎遗传学特质和软骨损伤修复的基础应用研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创新,迄今共发表英文论文110篇,包括 ACS Nano、Angew Chem Int Ed Engl、Science Advances、Nano research、Nat Med、Nat Genet等。发表SCI论文共被引用1890次,每年平均被引135.0次,H指数23。主持NSFC优秀青年项目1项,专项项目1项,面青项目3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获得 2014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15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基础研究奖一等奖;2018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科研业绩:根据骨性关节炎遗传学特质和软骨损伤修复的基础应用研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创新,迄今共发表英文论文110篇,包括 ACS Nano、Angew Chem Int Ed Engl、Science Advances、Nano research、Nat Med、Nat Genet等。发表SCI论文共被引用1890次,每年平均被引135.0次,H指数23。主持NSFC优秀青年项目1项,专项项目1项,面青项目3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获得 2014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15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基础研究奖一等奖;2018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智慧城市专场
主要从事公路规划、政策研究、公路枢纽规划、交通经济与管理、公路工程项目后评估以及可持续发展交通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参加和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及其他科研项目50余项,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完成的中国未来可持续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项目获2006年11月增培炎副总理颁发的中国环境与发展领域杰出贡献奖。指导博、硕士研究生150余名,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著作6部。
主要从事公路规划、政策研究、公路枢纽规划、交通经济与管理、公路工程项目后评估以及可持续发展交通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参加和主持完成国家和省部级及其他科研项目50余项,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完成的中国未来可持续交通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项目获2006年11月增培炎副总理颁发的中国环境与发展领域杰出贡献奖。指导博、硕士研究生150余名,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著作6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