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浙江大学国际校区受省委书记、省长点赞!

2018-01-10

文章来源:新蓝网-中国蓝新闻《浙江之声》 记者:沈泽南、王晓玲  链接:http://newsapp.cztv.com/clt/publish/clt/pzx/share/news/index.jsp?c=5067419&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223110539686541807.jpg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1月8日新学期开学。作为浙大国际化办学的全新载体,海宁国际校区自2013年筹建以来,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吸引国际一流人才、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2.jpg

       上午9点,与杭州直线距离50公里的海宁鹃湖之畔,浙大海宁国际校区的教室里正在进行全英文授课。2017年10月全面启用的浙大海宁国际校区,目前已有在校生475名,其中留学生189名,博士生28名、硕士生168名。

       土木工程专业大一学生张雨毕业于杭二中,本来打算出国留学的她,因为浙大有了国际校区,就选择留在国内继续深造:“这个学校刚办不久,我们听说了有这么好的一个平台,可以说是强强联手,可以感觉到中西方文化并存的模式,给我们非常大的挑战,也让我们学得非常有意思。”

3.jpg

       正如张雨所说,走在浙大海宁国际校区的校园里,随处都能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交融。站在校区中心,东边是具有浓厚古典欧洲风格的钟楼和图书馆,正如牛津、剑桥那些古老的学院;南边的学术讲堂和科研楼,又神似美国斯坦福大学质朴素雅的校园;西边则是浙大前身求是书院的复原建筑,满满的中国风。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浙大国际联合学院现已引进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爱丁堡大学两所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毕业生将同时取得浙大和合作办学大学的学士学位。

       2017年初,国际知名农业工程专家、曾在美国多所著名大学担任系主任的丁冠中教授全职加盟浙大国际联合学院副院长。丁冠中说:“我是希望我能带入一些比较特别的想法,办一个国际性的大学,把外国最好的大学即使整个原本搬进来,也不是适合。我的想法是把西方和东方,两个融合以后,创造一个更新的模式,让全世界人都来学习。”

4.jpg

       据统计,在浙大国际联合学院现有专职、兼职教师中,有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7人。预计到2020年,引进全球高水平师资将达到130人左右,非华裔外籍人才比例超过30%。

       国际化、高水平教师人才的加入,也在创新着这里的办学模式。浙大国际联合学院党工委书记傅强说,传统大学的学生宿舍,在这里一变而为住宿制书院,具备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大师在这里为学生的学业和人生作指导。“书院就是我们把学生的住宿场所作为我们的教育场所,在书院里,中外的学生相互交融,不同专业的学生相互交融,院士、大师和学生朝夕相处。我们的徐立之先生,担任过香港大学的校长,是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院士,他到这里担任我们书院的院长。”

       中外合作办学是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阵地,浙大国际联合学院共有来自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师生216名,主要来自欧洲、美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合学院精心设计国情教育文化交流等环节,让留学生以浙江大地为第二课堂,以中国发展和浙江经验为研究对象,真实、立体、全面地了解当代中国和浙江。国际联合学院还承担了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孔子学院和浙大海外办学点——浙江大学伦敦中心建设工作。

       浙大海宁国际校区的入驻,也在让海宁发生着时时刻刻的改变。海宁市在国际校区周边规划23平方公里,建设鹃湖国际科技城。市校共建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国际中心,年均交易额将达数千万元,海宁鹃湖国际科技城管委会副主任鲁枫说:“我们期待更多的国际一流大学在鹃湖落地,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科技、人文、经济成果能够尽快在海宁转化,使我们海宁经济的转型插上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