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师同行 | 33岁成为IEEE TWC最年轻编委,他像树一样生长在ZJUI

2022-04-19

时间:11/03/2022记者:文 | 张学坤 采访 | 项杨依晓 谢雨欣摄影:受访者提供

他先后于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求学,学成后归国加入ZJUI。他说,首先自己是个中国人,然后才是个科研人。今年33岁的他,成为了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目前最年轻的编委。

1

 

树干:用科研知识画出每一圈年轮

  

当我看到杨浩老师的第一眼,他坐在那里,自信地谈论着通信领域相关的知识。很自然的,我脑中浮现出一棵树,它的树干还不算粗壮,但足够结实,磅礴的生命力喷涌而出,正在茁壮地生长。

 

33岁被遴选为SCI一区top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编委,这是对杨浩多年努力和学术能力的认可。同时,也充分彰显了ZJUI在无线通信领域的科研实力。杨浩表示,这不仅是惊喜,更是一种责任和激励。

2

 

    在无线网络分析、边缘智能计算、智能物联网以及联邦学习等研究领域,杨浩一心一意搞研究,冥思苦想,脚踏实地,已累计发表40多篇国际期刊论文,30余篇国际高水平会议论文,一部学术专著以及多篇书籍章节。其研究主要聚焦模型和算法的开发,物联网和5G、6G的探索等,尝试在这些领域的根本问题和理论方面潜心挖掘,寻找突破。

3

▲ 参加国际会议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成熟,近年来涌现出如手机实时导航、抖音快手直播、自动驾驶汽车等服务。这类应用对信息实时性的要求非常高,需要运营商在设计网络的时候保证信息的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迟滞效应尽可能小。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学术界提出了信息龄(Age of Information)用作刻画信息‘新鲜度’的一种度量,从而对网络进行优化。”杨浩向我们介绍他的科研进展,他说,“为了应对无线通信网规模化后带来的信息传输分析、优化和设计挑战,我们认为首要的工作是发展可用的数学分析工具。我们融合了网络分析里经典的排队论与新兴的随机几何工具,发展了一套刻画无线网络中时空随机性的数学方法[R1]。基于这个工具,我们初步分析了大型无线网络中复杂的传输环境因素对信息龄的影响[R2]。进而,我们提出了从发端的更新与接入频率、功率控制、能量开销等若干方向优化信息龄,保证网络具有良好实时性的方法[R3]—[R6]。我们也将在今年的国际通信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上作名为”Age of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的三小时专题课程讲座报告(Tutorial),向全世界同行展示我们的成果,为更好地开展全球科研合作奠定基础,也希望这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可以树立起我们在网络研究方向的比较鲜明的特色。”

 

    去年一年,刚入职ZJUI不久的他,做出了不少成果,发表了十多篇SCI论文,效率显著。他坦言,“Research rewards depth.”所有科研结果都是需要积累的。前期发表论文就像是训练,为后期的更多成果和论文积攒经验。科研的过程就像是树木的生长,从树苗到长成大树生出更多分叉,与科研积累过程无异。在研究中,自己专注于主干的生长,让树木慢慢长得更加茁壮被人看见,从而引得有相同兴趣的研究者主动来合作,就是自己的提升效率的办法。

 

    他年轻且有为,用科研知识和经验构成了茁壮的树干,他屹立且奋发,在无线网络领域枝繁叶茂。

4

 

树根:坚定信念深扎祖国大地

 

    “生于斯,未长于斯,但要报于斯。”杨浩拥有非常国际化的背景,在香港、新加坡、美国学习工作过,学成后归国,从事中国亟需发展的通信基础建设相关研究工作,并投身教育事业。他表示,首先自己是个中国人,然后才是个科研人。现在国家发展如此迅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希望可以永立潮头,面对风险,勇争机遇,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他所从事的无线网络相关研究,尽管可能从很小的角度出发,但也能积沙成塔,让世界拥抱一个更加互联的未来,让全世界的人们享受智能科技带来的变革。这不仅仅是对未来技术的探索,更是为未来在国际通信领域里增加话语权和主动权不懈努力。

5

▲ 访问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而在求职择校时,他也参考了很多信息,觉得浙江大学ZJUI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平台,扎根在ZJUI,以我为主,连接国内外,让青年走向世界的大舞台,为祖国大地做一流科研。

6

    他还与我们分享了这个学科无穷的魅力,令他有机会植根于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土壤中。他说,无线通讯学科是一个交汇着历史与未来的学科,是一个物理加数学的学科。物理的电磁学蕴含着历史的厚重,手机电脑通讯则充满着未来的活力,在该学科里可以充分感受古代与现代的碰撞,这也是吸引他深入其中,潜心研究的理由之一。

 

枝叶:丰富生活滋养有趣灵魂

    

在生活中获取灵感,在小事中发现可能,在思考中感受喜悦。无论是科研还是教育事业,都不能求快,都需要静下心来,去观察,去感知,去发现,去思考。杨浩坚持在科研领域深耕多年,又选择教育事业发光发热,他说,“自己喜欢思考并且通过长时间的思考来得到一个结果,做科研就是需要长时间地思考并且不用怕思考时间长短的一件事。”发现,并乐于思考,努力把自己、专业、学生打造成一个思维三角,在国家科研和教育方面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

7

 

不仅仅有科研,还有篮球、漫画和小说。丰富的生活和有趣的灵魂,让这棵树生长出茂密的枝叶。杨浩没有一味的填鸭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一起思考问题,他说:“以前在国内读书的时候觉得有时候老师们会忽视是否所有学生都理解了知识,我觉得课堂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的一个绝佳环境,我会更注重于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听懂知识。”他会试着提一些比较难的问题,喜欢看同学们思考的神情,他说他不怕错误的答案,大家一起交流,这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课下,一起探讨漫画,一起在篮球场挥洒汗水,有趣的灵魂们在ZJUI校园交织。

 

“用一颗树去摇动另一棵树”

 

“一片云带动另一片云,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杨浩希望自己可以在五到十年间,在他所在的科研领域拥有国际上的影响力,立志成为领域的标杆,成长为一颗真正的参天大树。这棵伫立在ZJUI的大树,又将在每一年摇动一棵棵小树。他说,在国外的学习背景令他学到了,科研要保持纯粹的初心,减少拿奖的功利。同时,他了解到,想要搞好科研,除了有一心一意搞科研的耐心,还要有善于表达的能力,有了好的点子就提出来,利于科研团队的进步。杨浩想要把自己学到的,通过言传身教,告诉自己的学生,培养好ZJUI的小树,培养好祖国大地的小树。这便是他心中教育的意义。

8

 

教师寄语

Prof.Howard's remarks

与其做加法,不如做减法。Be focused,专注于一个事情进行长时间的思考和研究,找到一个能够对自己科研进行训练的advisor,静心于此,一定会有成果!

 

像树一样兀自生长

笃定向阳,心无旁骛

像树一样蔚然成林

开拓创新,共赢未来

 

[R1] H. H. Yang, T. Q. S. Quek, and H. V. Poor, “A Unified Framework for SINR Analysis in Poisson Networks with Traffic Dynamics,” IEEE Trans. Commun., vol. 69, no. 1, pp. 326–339, Jan. 2021.

[R2] H. H. Yang, C. Xu, X. Wang, D. Feng, and T. Q. S. Quek, “Understanding Age of Information in Large-Scale Wireless Networks,” IEEE Trans. Wireless Commun., vol. 20, no. 5, pp. 3196–3210, May 2021.

[R3] H. H. Yang, A. Arafa, T. Q. S. Quek, and H. V. Poor, “Optimizing Information Freshness in Wireless Networks: A Stochastic Geometry Approach,” IEEE Trans. Mobile Comput., vol. 20, no. 6, pp. 2269–2280, Jun. 2021.

[R4] M. Song, H. H. Yang, H. Shan, J. Lee, and T. Q. S. Quek, “Age of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and Locally Adaptive Power Control,” IEEE Trans. Mobile Comput., 2022 Early Access.

[R5] C. Xu, Y. Xie, X. Wang, H. H. Yang, D. Niyato, and T. Q. S. Quek, “Optimal Status Update for Caching Enabled IoT Networks: A Dueling Deep R-Network Based Approach,” IEEE Trans. Wireless Commun., vol. 20, no. 12, pp. 8438–8454, Dec. 2021.

[R6] L. Liu, H. H. Yang, C. Xu, and F. Jiang, “On the Peak Age of Information in NOMA IoT Networks with Stochastic Arrivals,” IEEE Wireless Commun. Lett., vol. 10, no. 2, pp. 2757–2761, Dec.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