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起,国际校区春季学期开始在线授课,师生虽不能返校,但仍通过视频录播和连线的方式开始了教学工作。
今年受疫情影响,2月10号起,国际校区通过在线办公的方式开始上班。学生提前在BlackBoard平台完成了新学期的选课。一周以来,经过平台搭建,设备调试和软件培训,老师和同学们对在线教学都是蓄势待发,翘首以盼。
“同学们听得清吗?”
“老师好!”“老师好!”
……
17日上午,熟悉的互动声响起,无论是授课教师还是同学,都一扫多日的阴霾,激动地开始了新学期的工作和学习。
在线教学第一周,国际校区上线59门课程,782名本科生在线上课。各课程均顺利开展,师生反馈良好。在线授课的方式是直播与录播结合。同学们用Webex,BlackBoard,“学在浙大”等平台在线听课,提问和讨论,课程结束后还可以播放课程视频回顾讲过的内容。某种程度上,可以更方便地温故而知新。
老师们从英国、美国、新加坡、奥地利等各个国家以及国内的多个省份准时上线,化身直播达人,也让我们的“国际”两个字更加名副其实。
当然,“千里连线,窗口相见”的教学效果一定有其不如意的地方。但我们的老师和同学们都一致地表达了乐观的态度。就连外籍老师都说“虽然现在还不能做出总结,但总体来说,还不赖!”:
Prof. Honold:I think it is too early to draw conclusions. For my part, I am just happy that everything worked reasonably well.
Prof. Penkov:In general, it was not bad.
史鹏老师:第一次录播没有经验,花了大约3个小时录了30分钟,今天在线课堂发现录音效果还是不错的,非常清晰。不过不能看到同学们的脸和表情,没有观众的课堂稍微安静了点。
周煜东老师:网络在线授课挺好的,和学生也有互动,同学们有积极提问。同学们打字真快。
邵昉伟老师:之前国外的教学工作中,我有试过录播的形式,进行网络授课。实时的网络授课,还是第一次。可能形式上比课堂要多样一些,感觉学生们挺投入的。出勤率很高, 对我提问的反馈也蛮快而且踊跃。21世纪出生的学生到底是对科技的接受程度高,玩起来很溜。
吴橙 ZJE博士生:通过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我成为一名学院线上教学督导团队的志愿者。能够为学弟学妹有序参与课程保驾护航,为保障学院网络教学有序进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感到很开心。……在接下来两周的工作中,继续努力!
BMS2018朱同学 :今天是云开学第一天。起床之后整理床铺和桌面,打开电脑和iPad,放好老干部保温杯,按时搬好小板凳乖乖坐在电脑前。我在房间门上贴上“上课中,勿扰”的纸条,家人便自觉进入静音模式,生怕影响我的学习质量。和早有心理预期的lecture相比,下午的tutorial真的让我们大开眼界——论坛发帖式问答,全班上演了史无前例的秒回微信和疯狂刷新bb的盛况。第一天在线上课,同学们还有些不习惯,但是身边小伙伴们并没有抱怨的声音,而是友善地提出改进意见,并且非常感恩老师们的付出。特殊时刻,能有这么多人为我们的学习保驾护航真的非常感动,想和老师们说一声谢谢!
EE2016 陈同学:在线教学改变了我们的上课体验,让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听世界各地老师上课。在线教学平台或者说科技,重塑并提供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让我们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因时制宜,因情制宜。教学的方式不断改变,我们学与习的脚步也不能停歇。
CE1701 王同学:网课的体验大体是不错的,直播课网络也较为稳定,老师和TA可以通过微信群与大家进行及时的交流。虽然还有些课程时间长短、加载速度快慢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被及时的反馈给任课老师与ITS,相信日后网络授课形式会更加成熟,体验感会更好!
ME1901 昌同学: 骤然从朝午晚午的假期模式进入井然有序的开学模式,有不舍,也有憧憬。在家的日子尽管舒适,但失去了规律的作息和稳定的知识来源总觉得有些负罪感。当时隔一月又一次被清晨六点的闹钟叫起时,我是充满干劲的。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网络授课对于我们都是一个挑战,“明天都摸索多交流吧,ME四十号人的智慧还整不明白一个网课吗”。在疫情面前,我们都是弱势者,但求学路上,我们一直是积极的探索者。
感动于老师和同学们的正能量,让我们祝愿校区接下来的教学和科研都能顺利开展,祝福全国上下同心协力,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文 夏平,图片由联合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