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国际顶尖纳米材料学家,浙江大学化学系彭笑刚教授受邀来到国际校区作"创新型国家与我"的形势与政策课程讲座,这也是国际校区“书院名师讲堂”的第七讲。
讲座伊始,彭教授以1980年西蒙和埃利希关于人口和资源稀缺的赌注为例,分析指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从“资源依赖型”发展向“创新驱动型”发展转变。从农耕社会、工业社会到今天的智慧社会,人类创新不断改变着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智慧成为了真正的消费品。作为一位化学家,彭教授列举了二战时期诸多化学发明创造的作用,指出化学作为一门中心学科对世界的巨大贡献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
除了技术层面的创新,社会形态及人类的生活方式亦需要创新。作为一位浙大名师,彭教授提出了中国社会发展“舍教育无它途”的观点。在他看来,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人性和享福能力,而基于科学的教育应重视实践而不只是强调知识。除此之外,彭教授指出人们亟须摒弃原始的农耕文明价值观,并探索新的生活方式来实现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对于个人层面,彭教授认为当代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自我教育、掌握科学方法并体悟科学精神。个体的创新在于个性的积极发展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只有认认真真地活出自我才不负精彩人生。最后,彭教授向同学们推荐了《十日谈》、《包法利夫人》、《廊桥遗梦》等经典书籍,鼓励大家乐享生活并积极投身到创新型社会的构建进程中去。
通过本次形势与政策课程,国际校区的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创新至于个人、国家乃至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在学习实践科学的道路上拥有了更加清醒的头脑。认识人生,认识自己,理解幸福人生的真谛,每个小小的“我”都是一段精彩人生的主宰和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建设者。
国际校区形势政策课程是国际校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金德水书记新生报告会为首讲,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国际校区学生深入了解社会,洞察最新形势,培养学生科学的辩证观,提供了一个成长平台。
文:徐超(学生),徐子洋(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