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ZJUer · 师有言 | 机遇·挑战——在“浙里”逐梦未来

2022-04-20

编者按

       "国际校区在成立发展初期充满着机遇与挑战,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成功打造成为适应一流合作办学的国际化校园。我衷心地期望能与她一起逐梦前行,引领世界高等教育尤其是在交叉学科领域的教育和研究。"胡欢老师这样说道。

       本期“iZJUer · 师有言”将与您一起走进胡欢老师的“教授梦·创业梦·中国梦”。

人物介绍

       胡欢,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教育教学部副部长,ZJUI研究员,在清华大学获得了学士和硕士学位,并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获得博士学位。他曾任 IBM T. J. Watson 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他的研究集中在先进微纳米制造技术、仿生学传感器、以及用于生化分析的芯片实验室技术领域。

1

       我第一次来国际校区是2017年10月16日,正好赶上国际校区全面建成启用仪式的前几日。我对国际校区的第一印象就是她的建筑特色,中西合璧——有西式的气势恢宏的钟楼和拱门,也有中式的典雅的小桥流水、古色古香的求是书院以及十五孔拱桥。校园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中心大草坪两翼展开的建筑风格让我想起博士母校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不过又有很多不同,很多地方的设计富有时代感和中国特色。第二印象就是我们的校园文化十分年轻,充满着朝气和平等互助友爱的氛围。处于这花园一样的环境里,工作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虽然忙碌,也十分享受。

1

▲胡欢老师参加浙江大学教职工气排球赛

       至今,我已经来到国际校区4年多。通过国际校区所有教职工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国际校区的本科毕业生取得了优异成绩,这是对我们工作的充分肯定。国际校区的不断壮大,教师的规模不断扩大,让老师们有了更多的合作空间。以我自己为例,我和信电、光电、生物医学、高分子各个领域都建立起合作。尤其开心的是看到国际校区在朝着学科深度交叉的方向发展,学院和研究平台赋予了国际校区学科交叉研究的无限可能性。我和郭伟老师一起发起的Spark系列活动,得到了校区的关注和支持,让我感受到了校区从下到上和从上到下有机结合的运作模式。

2

▲胡欢老师参加2021年国际校区“育人强师“ 培训班

       我是在国际校区开启了大学教师生涯,这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我十分感恩帮助过我的老师们,让我有机会成为国际校区最早期的一批教师,有幸和国际校区一起成长。

       在国际校区,第一次走上讲台给学生们用英文授课;第一次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做科研;和博士生硕士生一起奋战做实验克服了种种困难发表了作为PI的第一篇国际会议文章;作为PI发表的论文第一次上了国际杂志封面;获得了作为PI的第一个中国发明专利;获得了人生中创业比赛的第一个一等奖;迈出了产业化的第一步;第一次作为PI申请到了科研基金;第一次当班导师给学生们开班会;第一次当教师代表为国际校区发展献策建言;科研成果第一次被学校主页和媒体报道;第一次作为“双肩挑”教师担任教育教学部副部长;购买了人生中第一套房 …… 许许多多的第一次都发生在国际校区,注定我的职业发展和国际校区紧密相连。

3

▲胡欢老师作为浙大第二批仲英青年学者,给海宁长安初级中学学生做科普讲座,传播科学创新精神,种下服务社会的公益种子

4

▲胡欢老师与产业界伙伴讨论产学研合作

       国际校区在成立发展初期充满着机遇与挑战,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成功打造成为适应一流合作办学的国际化校园。我衷心地期望能与她一起逐梦前行,引领世界高等教育尤其是在交叉学科领域的教育和研究。

       作为国际校区的一员,我希望自己能为国际校区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首先,从学术科研教学上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各项水平,做出有自己鲜明特色的研究工作, 一是能和国家重大需求结合例如在芯片制造技术和精密设备关键部件领域;二是将微纳材料和器件用于生物医疗健康领域,深度融合,兼具基础研究学术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市场前景。其次,增强国际校区老师们之间的合作和凝聚力,创建一个鼓励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文化氛围和激励机制,创造出更多成果,一起努力让国际校区更多地出现在新闻报道里,论文里,专利里,科研比赛获奖中,学生获奖中,提高国际校区影响力,让国际校区家喻户晓。最后,加深和产业界的交流讨论,打造一个高效的、合作共赢的产学研用的合作模式。

 

 草长莺飞,拂堤杨柳

我希望在这美丽的校园

实现我的教授梦、创业梦、中国梦!

 

彩蛋:胡欢老师科普讲座,“道法自然——仿生学纳米针尖的抗菌作用”

 

(文:胡欢 刘帅印,图文编辑:孙晓蕾,责任编辑:李亦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