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ZJUer · 师有言 | 我对所有形式的“成长”都感兴趣

2022-06-08

编者按

       假如你在鹃湖边遇到一位高大、金发碧眼、身穿格子衬衫的外籍朋友,那很有可能是浙江大学国际校区的Mikael Bjorklund副教授。他总是十分享受一个人环湖散步的时光,可以放松身心,激发灵感。

       本期“iZJUer · 师有言”邀您共赏Bjorklund教授的国际校区之缘。

人物介绍

       Mikael Bjorklund副教授于2004年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获得生物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在赫尔辛基大学出色地完成了博士后工作后,他在苏格兰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并获得了著名的维康基金会(Wellcome Trust)的职业发展奖金。

       2018年夏,Mikael来到浙江大学国际校区担任副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癌细胞生物学,重点是细胞的生长和代谢。

1

       我的研究领域是细胞生长和代谢,所以我对所有形式的成长都很感兴趣。中国在多个方面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增长,这种增长与细胞和生物体的增长有很多相似之处。浙江大学和爱丁堡大学这两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声誉以及中国对研究的大力投资吸引了我。我本身对这种国际联合办学的尝试也非常感兴趣。

       这次的尝试,与我在实验室中进行的任何实验都不同。加入国际校区并不是仅仅是作为一名研究者去简单地观察细胞的生长,而更是意味着在中国科研和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国际化校园中,探索一个生物医学学院的成长和发展。我和大多数来到国际校区工作和生活的外籍老师一样对这里充满好奇,但我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喜欢冒险的人。对我来说,离开家和舒适区绝非易事。但是,当我在2017年秋季来到这里时,国际校区在很多方面都让我倍感亲切。作为在苏格兰生活了近10年的人,这里与爱丁堡和苏格兰频繁的互动,让我感觉离自己的舒适区并不遥远。

       加入国际校区的另一个动力是我可以参与开创一些独一无二的事情。我坚信,要想在研究、教育和生活中实现巨大突破,就必须要打破常规。创新对于应对当今全球与日俱增的变化至关重要。因此,我非常认同国际校区和ZJE的理念,即结合东西方的优势给世界带来一些全新的想法。我还发现,只有当你沉浸在这个国际化的环境中,开始思考东西方的教育理念时,才会意识到最好的教育其实依然有待实践和发掘!

       我们现在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少,因此我经常能和学生进行各方面的互动——从小组辅导到实践和讲座,再到在实验室里进行项目研究。我希望,作为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他们未来能在生物医学科学及其他领域和职业上取得成功所需要的一切。对学生来说,获得浙江大学和爱丁堡大学双学位已经是一份不错的成果,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在这里学会如何提问,并且如何将学到的技能运用到应对生物医学领域最重要的挑战中去。我为国际校区的生物医学和生物信息学双学位课程感到特别兴奋和自豪。

       当今,科学越来越关注如何处理日益增长的数据并将其转化为有用信息的能力。因为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定量研究非常复杂的数据对你做出明智的决定、得出结论都是至关重要的。上一代的大多数科学家(包括我自己)在大学甚至研究生学习期间都没有接受过定量和计算技能方面的正规训练,而现在,在国际校区我的学生们有机会学习并且在研究和实验室工作中越来越多地运用R语言,Python等算法。

       时间会见证国际校区的发展,看到大家为实现宏伟目标而共同努力也让我充满了动力。作为整个校区很小的一份子,能从内部感受这种飞速的发展真的很让我兴奋,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我也会学到一些关于成长的理念,并且将这些理念应用于我的研究。

1

       我不太喜欢大城市,所以对我来说,这里更是一个理想居所。我很喜欢欣赏校园的美景,尤其是在早晨上班阳光照着整个校园的时候。我来自芬兰,那里有成千上万个湖泊,所以我喜欢在鹃湖边散步,疲惫的时候也会去校园的湖边走走。生活在校园的美好,不仅仅局限于优美的环境和节约的通勤时间。我也很喜欢参加国际校区组织的各类活动,比如汉语课程和介绍中国文化等,其中我最喜欢中国茶文化和包饺子。一切都很美好,但是我也会面对一些意想不到的挑战,比如在启动一个非常复杂的项目时,又比如作为一个北欧人需要面对这里的炎热夏天时。还好,友善的朋友们和多种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让我感觉宾至如归。

1

       一言蔽之:成为ZJE和国际校区的一员,是一段非常有趣的职业经历。那些与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我熟悉的或者新鲜的事物,都已经融为一体,成了新的常态。这所集研究和教学为一体的顶尖联合学院建设进展顺利,核心设施不断更新换代,这都让我很开心。我也获得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的资助,这意味着进行高质量科研的前景越来越好。不可否认,在这个拥有多元文化的地方工作,无论是交流沟通还是深入做事情时,我还是会面对一些如何找到“共同语言”的挑战。但只要一见到我勤奋刻苦的学生,我就会感叹国际校区是一个多么适宜工作和生活的好地方。

       如今,由于疫情的原因我在这里连续生活了4年,这4年的日子让我已经完全习惯了在国际校区的工作和生活,对中国文化也更加熟悉。疫情影响了每一个人的生活,对我来说更是很久没有回过家了。即便如此,只要我们不要过多地纠结于这些困难,而是专注于工作和生活积极的方面,那么一切都会变得轻松愉快很多。

       对于未来,我还想不出什么具体的期待,这可能也是芬兰文化的一部分。最后我想引用芬兰一级方程式车手基米·莱科宁的话作结:“I’m winning races, I’m still challenging for the world champion-ships, the team is fantastic and I have a great relationship with everybody here - so why would I want to even consider changing?” (我将赢得比赛,我仍然在为世界锦标赛发起挑战,车队很棒,我和这里的每个人都有很好的关系,那我为什么还会考虑去改变?)

(英文原文 | Mikael Bjorklund,英译中 | 刘帅印,编辑 | 何戎婕 黄晓涵 孙晓蕾,责任编辑 | 李亦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