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书房,是心灵的港湾,也是思想的熔炉,在这片静谧的空间里,每张纸、每本书都承载着主人的精神追求。在这个寒风凛冽的冬日里,让我们一起走近胡欢教授的“心灵咖啡书吧”,感受一个学者如何在纷扰的尘世中寻找到自我精神的慰藉之所。
胡欢,安徽铜陵人,于清华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并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获得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科研与成果转化办公室主任,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副院长。
【01 咖啡与书卷】
我的书房比较特别,总是与咖啡相伴。你瞧,我的办公室里摆放着咖啡机,旁边则是我搜集自世界各地的咖啡豆。每当有朋友或合作伙伴来访,我都会亲自为他们制作一杯咖啡。咖啡总能让人精神一振,思维更加敏捷。我记得之前在通用电气全球研究院(GE Global Research Center)实习的时候,来自土耳其的产业界导师曾说过一句颇为风趣的话:“A physicist is a machine that turns coffee into papers。”自那以后,每当我沉浸在书海中时,总会伴随着一杯香浓的咖啡。
若要即兴为我的书房命名,或许我会叫它“心灵咖啡书吧”。在工作异常繁忙,以至于感觉大脑几乎变成了一台机器时,我会选择读一读诗歌,让自己获得片刻的休憩。泰戈尔的《飞鸟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哪怕阅读的时间很短暂,但当我放空去沉浸在诗歌里时,便会觉得灵魂受到了滋养,精神上得到了疗愈。所以我觉得,书,也是心灵的粮食。
关于|阅读偏好
我的收藏与阅读偏好往往倾向于科普领域,例如乔治·伽莫夫的《从一到无穷大》,这本书以其深入浅出的方式,让复杂的科学理念变得通俗易懂。此外,我的博士导师曾向我推荐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是一本在个人与职业发展领域极具影响力的经典之作。我也会涉猎一些畅销书,涵盖社会学、成功学,以及名人自传等多样主题。当然,我的书架上也不乏诗集,包括泰戈尔、徐志摩等诗人的杰作,它们都是我灵魂的避风港,为我的精神世界带来宁静。
我常把书籍当作一种结缘的方式。以这本《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方法与技巧》为例,我有幸亲自拜访了该书的作者——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甘阳教授,并荣幸地获得了他的亲笔签名。我不仅为自己保留了一本珍贵的副本,还特意购买了几十本,作为礼物赠予我研究组的学生。在我看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并不需要繁复的仪式,一本书足以成为连接彼此心灵的媒介。
【02 清华园与博士帽】
小的时候父母一般不让我一个人出门,所以就只能在家看书,把家里能看的书都给看了个遍。大学的时候专心搞体育和吹笛子去了。除了高尔夫,我涉猎了几乎所有的球类运动,还拿了清华第一届沙滩排球比赛第三名。我参与了一些音乐欣赏的课程和活动,听了许多的交响乐、民乐,还加入了学校民乐队,虽然我的笛子没有绝对音准,被指挥经常批评,但是对音乐的理解着实得到了提升。有时,我会感慨现代学生的生活过于繁重,他们缺乏足够的时间去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这实在是一件憾事。
在我硕士毕业之际,有幸结识了一位很好的导师。他清华博士毕业后赴荷兰深造,完成博士后研究,28岁便荣升为清华的副教授,可以用意气风发来形容。我们的对话总是直截了当,他会问我:“你想要做什么?你的未来目标是什么?”作为一个感性的人,我深受这位导师的启发、推荐和鼓励,逐渐清晰地规划了自己的未来。最终,我选择了出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对于年轻人而言,在职业起步阶段能遇到这样的职业或人生导师,实在是莫大的幸运。
关于|留学时光
留学的时候其实没有特别偏重哪一方面的阅读,更专注在手头的实验。但是我的博士阶段经历了很多的波折,所以当年更主要的是学会了如何缓解自己的焦虑,毕竟博士真的读了很多年。我认为,对自己情绪的感知至关重要。有时候,一个人可能连自己状态不佳都未能察觉,这是非常不利的。能够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变化,去阅读一些东西给自己做点心理疗养,并采取一些措施进行心理调适,比如喝杯咖啡,或者外出散步,这就是所谓的emotional awareness (情绪知觉)。
说到这里,我就想到了以前比较喜欢的一个武侠人物:《天龙八部》中的萧峰。他行侠仗义,英雄盖世,但同时又对自己过度苛刻,因为特殊的成长背景和人生经历,他始终无法做到自我和解。在金庸的笔下,儒释道的哲学意蕴无处不在。在面临困境时,或许我们可以借鉴一点道家的“超然物外”,学会看开一点;在遭受苦痛时,我们也可以采纳佛家中接纳和放下内心的痛苦的理念,寻求心灵的宁静;而在生活顺遂之际,我们又需要一点儒家思想,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为社会贡献力量。我想萧峰如果能更早的明白这些,能有更清醒的awareness,他的人生或许会有截然不同的走向。
【03 关于一些“英雄主义”】
在我博士期间,大概2013年左右,我跟当时的职业导师会定时进行一些沟通。得知我有志于教育行业后,他推荐了正在筹建的浙江大学海宁国际校区。海宁的条件其实跟UIUC很相似,地势平坦,人文底蕴深厚,而我又对我的博士母校UIUC充满了感情,所以当时我就积极投递了工作申请。
开启教师生涯后,我也有幸结识了许多杰出的资深教授,拜读过他们的作品。在工作中遇到了不少良师益友,比如李寒莹院长,他总是耐心地给予我宝贵的建议,还有风度翩翩、气质儒雅的丁冠中教授,与他交谈总能让我感到心情舒畅,受益匪浅。
关于|英雄主义
提及海宁,金庸的名字又自然而然地浮现心头。金庸及其武侠小说对我影响深远,它们教会我要做英雄,要有英雄的情怀与担当。儿时的英雄,是钱学森、邓稼先这些为国家贡献的科学家。如今,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国家已步入科技创新与创业的新纪元。如何在这个时代里做出我的一点贡献,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目前的理解是创新创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在高科技产业领域是一个非常适合高校科研教师发挥的领域。
作为国际校区的青年教师,我想着就是把我的专业知识发挥到极致。比如,将我的科研成果转化成实际应用,又比如去做公益科普,给孩子们传播科学知识。我已经做了一些尝试,带一些书籍,准备一些问题,去中学给学生们做科普。但我想这远远不够,将来,我会带着我自己撰写的科普书籍走进更多的校园,给孩子们种下科学的种子,公益的精神。这或许是我能够发挥一点能量的地方,一个属于我的赛道,一些“英雄式”的自我实践。
【图书推荐】
“我近期最喜欢的一本书来自我的伊利诺伊大学校友,张纯如女士的《蚕丝:钱学森传》。因为在书里,钱学森不再那么“完美”,他是一位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张纯如女士做了详细的调研,里面展示了钱学森的一些工作状态、生活状态、家庭情况等,比较真实、客观,更能帮助我们去了解时代里的钱学森。”
1.《蚕丝:钱学森传》(美)张纯如著 Silk and Steel: The Biography of Qian Xuesen Author: Zhang Chunru
2.《从一到无穷大》(美)乔治·伽莫夫著 One, Two, Three…Infinity Author: George Gamow
3.《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方法与技巧》甘阳著 The Writing Methods and Techniques for Graduate Thesis Proposals Author: Gan Yang
4.《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美)史蒂芬·柯维著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Author: Stephen Covey
【结束语】
访谈接近尾声时,胡欢老师亲手为我们研磨并冲泡了一杯咖啡。在咖啡的醇香里,他提起了他的家乡,安徽铜陵。他说他的家乡有着很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传统采矿并非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未来若能将所学回馈给家乡,为铜陵的发展尤其是铜的高利润行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那将是他莫大的荣幸。
(策划:徐舒娜;文:林苏婷;图:秦笛帆;图文编辑:林苏婷,刘帅印;责任编辑:张旖;审核:杨祎;终审:瞿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