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书香浙里·智汇未来”浙江大学国际校区与浙江大学出版社文化共建启动仪式暨首场名家讲座活动在国际校区举行。浙江大学文学院许志强教授、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范昀教授应邀进行名家对谈。浙江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吴晨,总编辑、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洁,国际校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瞿海东,副院长陈良出席,支撑与保障部部长江肖强主持活动。国际校区师生和出版社编辑八十余人参加。
到场领导、嘉宾及观众
陈良副院长致辞
陈良介绍了国际校区的基本概况,对双方合作表达了高度期待与充分信心,希望通过此次文化共建活动,实现优势资源整合,打造具有国际校区特色的文化品牌。他指出,双方将在校园文化建设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建文化传播平台,设立出版社成果展示窗口;联合策划出版聚焦工程教育前沿、跨文化研究等主题的特色丛书;同时,定期举办学术沙龙、名家讲座等多元文化活动,推动学术思想碰撞与文化交融。
吴晨董事长致辞
吴晨表示,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出版是思想的桥梁,此次合作以文化共建为纽带,这不仅是双方资源优势的深度融合,更是对浙江大学“求是创新”校训的践行。双方通过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书驿”展示优质学术成果,教师出版讲座、名家讲坛、主题阅读和书展等多项活动促进学术成果的传播与文化的传承创新。浙江大学出版社将充分发挥自身在出版资源、专业团队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探索学术出版与校园文化的融合路径,让更多浙大智慧、中国声音通过出版走向世界。
陈良副院长、陈洁总编辑共同签署文化共建备忘录
在签约仪式上,陈良副院长和陈洁总编辑共同签署了文化共建合作备忘录,标志着双方将在文化、学术等多个领域展开更为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动校区的文化建设和学术发展。
江肖强部长主持
名家讲座
在随后的名家讲座中,许志强教授和范昀教授以对谈的方式,围绕“作为人生教义、恋爱教科书和AI时代的文学”这一主题,以《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维特根斯坦传》为例,探讨了文学作品对年轻人成长的影响,强调文学不仅带来快乐,还能启蒙思维和震撼心灵。文学阅读能为青年提供多元思考范式,帮助他们自主选择人生道路。同时,AI技术的冲击凸显了文学的人文价值,帮助个体在技术时代完成精神和道德自我发展。教授们呼吁高校和社会为青年创造多元文化的成长环境,通过读书活动激发主体意识,使文学成为技术时代“立人”的基石。
许志强教授
许志强教授谈到,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同桥梁,巧妙连接个人的微观世界与广阔的宏观世界,让读者在有限的阅读时光中体验多元人生,实现世界观的拓展与升华。他指出,文学不仅是认知的启蒙,更是精神的觉醒,一部佳作往往能带来醍醐灌顶的震撼,远超感官层面的愉悦追求,他寄语“希望每一位新一代的读者,都能够体验好的文学作品带来的无法表达的震撼感。”
范昀教授
范昀教授从阅读方法论切入,倡导以细读、慢读的方式品读经典,通过沉浸式阅读培养敏锐的“感受力”。他还结合当下技术发展趋势,提出文学在数字化浪潮中肩负特殊使命 —— 以其独特的人文温度,抵御事物被过度量化、简化的异化倾向,守护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读者提问
讲座的最后,读者踊跃提问,对于读者提出的“自我成长”、“自我认知”、“文学在心理疗愈中的媒介价值”以及“现实与理想的平衡”等问题,两位教授结合自身学识与实践经验,做出分享与解惑。
同时,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书驿”在图书馆iLounge启用,为广大师生打造一个融合阅读与文化的理想空间。
启真书驿
未来,国际校区与浙大出版社将携手共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增强人文氛围,助力学术成果的传播。
(图文:秦笛帆 熊炜玮;图文编辑:李嵩皎;责任编辑:李亦楠;审核:杨祎;终审:瞿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