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至15日,浙江大学第四期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班暨国际校区2025年“追寻浙大西迁足迹”专题培训班顺利举行。国际校区中外籍教师和优秀管理干部共赴遵义湄潭,通过实地探访、专题讲座、分组研讨等形式,重温浙大西迁历史,感悟求是精神,促进文化认同。
在开班仪式上,校区党委委员、学生事务部部长吴行,科研与成果转化部部长金王平为学员授班旗。吴行作开班动员讲话,他结合自己在湄潭支教的经历深情分享对浙大西迁的感悟,并以竺可桢老校长“我们人生的目的是在能服务,而不在享受”的寄语,勉励学员以老一辈浙大先生为榜样,传承奉献精神,践行初心使命。
本次培训班邀请到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大学遵义校友会顾问、浙大西迁文化爱好者陆昌友先生作专题讲座。陆昌友以“文军长征在遵义”为主题,结合大量考证细节为学员生动还原波澜壮阔的浙大西迁历史。
本期培训班中,学员们实地走访了遵义可桢大桥、竺可桢像、校舍碑亭、何家巷等历史印迹,深入探访了浙大办公室(文庙)、谈家桢住处(红九军团司令部旧址)、教工宿舍(张家巷)、学生宿舍(李氏民宅)、文艺活动中心(欧阳曙宅)等西迁办学旧址。现场教学结合档案史料与深度讲解,通过历史场景重现让学员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段烽火岁月中的教育坚守。
研讨环节采用分组交流形式。教师组围绕“教育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当代传承”展开热烈讨论,中外教师结合重走西迁路的见闻感受开展跨文化思想对话;管理干部组则聚焦“工作作风改进与效能提升”,结合西迁精神探讨管理服务创新。
讨论后各组汇报交流。在总结中,金王平感谢全体学员的深度参与,特别是外籍教师克服语言和文化差异,积极融入讨论;希望学员将西迁精神转化为“走在前列”的行动自觉,让求是文脉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学员们表示,四天的学习让他们深刻体会到“西迁精神”的内涵,要将把这份精神力量转化为推动国际合作教育发展的实际行动,为国际校区和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追寻浙大西迁足迹”专题培训班是国际校区打造的育人强师品牌项目,自2019年启动以来,已带领百余名中外籍教师踏上西迁寻根之旅。本期培训首次将参训对象拓展至管理干部,将其纳入国际校区iPRIDE管理干部能力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冯凤;文:王紫荆;图文编辑:李嵩皎;责任编辑:李亦楠;审核:杨祎;终审:瞿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