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浙江大学“走向世界”的开放战略,把握中外合作新机遇,2025年7月-8月,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致远计划”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印度尼西亚与意大利,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15名同学通过实地走访企业、协会和深入社区,探寻中国品牌出海背后的故事与智慧。
印度尼西亚篇:走进赤道上的“中国印记”
从出海“本地化”部署看品牌重构。伊利生产基地负责人以当地独创“Joyday”冰淇淋为例,说明产品要适应本地口味、文化和生活习惯;OPPO 品牌旗舰店则把三分之二的空间留给咖啡与阅读,将“OPPO 从卖产品变为卖理念”……实践团通过与当地商会和企业负责人的座谈,探寻当地经济发展现状、政治环境和人文习俗等企业出海的大背景,深入理解了品牌出海过程中适应本土市场的重要性。
创新为矛,合规为基。上海港湾集团印尼总部的校友学长用岩土工程的案例告诉大家如何打破德荷老牌垄断、赢得本地信任;普勤时代的镍矿现场,负责人强调项目规模再大、链条再长,也得先让合规这条“生命线”落地,彰显中企在干事创业中恪守规范的决心。
印尼蓝海与人才刚需。印尼浙江总商会负责人与实践团围绕电商、投资、人才展开对话,指出,当代浙商和人才出海必须具备“本土”和“海外”的双重认知,商会持续推动浙商在印尼顺利落地,构建可持续的商业生态。
意大利篇:跨越亚平宁的协作之声
从文化共鸣到融入桥梁。实践团首先拜访了都灵中意青年会(ANGI),该会是文化、体育、社会、经济等领域推动人文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深度参与和促进中意合作项目。双方围绕中意合作领域、跨文化沟通、华人华侨在意大利社会融入开展深入交流。“国际化人才不仅要有语言能力,更要有包容的心态,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中意青年会负责人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文化融合是企业扎根海外的基石。
转型、挑战与人才需求。在米兰意大利中国商会,负责人介绍了中企入意传统上聚焦市场拓展与技术的特点,强调了语言能力对出海人才的决定性作用。双方就中意经贸合作与国际化人才培养,以及中国毕业生赴意大利出海企业就业展开了深度交流。
破浪新生,合规启示。中兴米兰分公司负责人指出,合规经营是其在欧洲面临的核心挑战,涵盖用工、数据保护、反商业贿赂等全方位要求。中兴将合规视为转型契机,系统性构建了覆盖管理、培训、审查各环节的合规体系。不仅显著降低了能耗、提升了品牌认可度,更深刻印证了中企全球化的成功法则:尊重规则是前提,主动融入是路径,持续创新是动力。
同学心声:看见更远的世界,走向更实的未来
此次实践聚焦“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跨国协作,帮助同学理解中国企业出海的真实历程,拓宽国际视野,助力未来走向世界舞台。
以前觉得品牌出海靠规模和资金,现在才明白,像 OPPO 这样实打实地贴近本地人生活才算真正扎下了根。
——国际校区交通运输专业2024级硕士 李珂豫
走在米兰华人街,看中餐店主给意面加些中式调味吸引本地人,忽然觉得中企出海不是光把生意带过去就行;后来深入访谈中兴米兰分部才发现连数据合规标准都要跟着欧盟要求调整,原来“落地”比“走出去”要花更多心思。
——国际校区戏剧与影视专业2024级硕士 季洁
出海既要有“啃硬骨头”的冲劲,更要有“先画底线再画蓝图”的耐心。
——光华法学院诉讼法学专业2022级博士 朱佳蔚
欧盟严苛的环保法规及意大利本土保护政策,导致中国大型基建项目(如发电站、古建保护)审批困难、周期漫长,迫使中企调整策略,转向高端工程机械出口。本次这一观察收获印证了企业在合规与市场准入方面面临的严峻挑战。
——建筑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2024级博士 李哲辉
(图文:国际校区赴印度尼西亚、意大利“致远计划”暑期社会实践团;图文编辑:李嵩皎;责任编辑:李亦楠;审核:杨祎;终审:瞿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