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浙江大学中国地方治理与法治发展研究中心海宁基地成立仪式在浙江大学国际校区举行。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何莲珍与海宁市委副书记、市长许红莲为基地揭牌。嘉兴市委副秘书长、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朱少平,浙江大学国际校区党委副书记诸葛洋,以及海宁市有关领导,海宁市政法系统和平安建设成员单位负责人,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有关负责人和师生代表,浙江大学国际校区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成立仪式。
何莲珍对基地的成立表示祝贺。她表示,近年来,浙江大学与海宁市战略合作不断深化,研究中心海宁基地的落成是市校全面战略合作历程中的又一项重大成果,将进一步为完善海宁市社会治理体系、平安海宁建设贡献浙大力量。未来,希望基地能把握发展定位,锚定发展目标,将学术资源与地方司法资源深度融合,以务实研究不断拓展法治新视野、提出研究新命题、破解基层治理难点痛点,把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为建党100周年献礼。
朱少平在致辞中对海宁市在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方面的成绩表示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希望海宁以基地成立为契机,依托浙江大学学术和教学资源优势,全力推动数字化改革、市域社会治理等制度创新,力争在“地方治理”、“基层治理”、“法治建设”等领域打造具有嘉兴辨识度的市域治理现代化“金名片”,努力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积极贡献海宁力量、展现海宁精彩。
会上,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胡铭与海宁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建坤签署共建基地协议。
浙江大学中国地方治理与法治发展研究中心是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设立的以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经验为研究对象,围绕新时代法治建设开展理论研究。海宁基地是研究中心在全国县域范围内设立的第一个基地,未来将为海宁市加强法治研究,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供智力支持。
揭牌仪式后,浙江大学中国地方治理与法治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葛洪义做了题为《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 深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讲座,分享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体系中社会治理思想的发展历程,并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角度,阐明了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介绍了基层治理的成功经验,为听众带了一场生动的现场体验课。
(合作与发展部供稿,文 赵凯悦)